来源:人气:120更新:2023-10-16 23:32:49
高嘉岳,恐怕是影视剧中最“没羞没臊”的人了。
面对比自己小不少的侄子,大咧咧聊起自己丢脸的求死经历。
原本设想的是,噗通跳入海中,和世界来一场最浪漫的告别,然而实际发生的却是——
看着面前游过的海龟,他想到潜水镜和装备万一被海龟吃掉,不就不环保了?
于是,就连生命里唯一能自己做主的事,他都没做到。
很挫吧。
可是镜头一转,他对着侄子呵呵呵地笑,仿佛在说一件别人的事情。
以上这一幕,来自上线不久的台剧《有生之年》。
有《俗女》这样的佳作在前,《有生之年》的主题其实并不算突出,仍是温馨琐碎的台式生活流。
偶尔刷到这样一条短评,却勾起我的共鸣。
当人生遇到特别挫折特别想逃避时
回家躺在家里沙发上
听着爸妈琐碎日常
这种“吵吵闹闹”让人安心到想哭
来源 豆瓣@没什么大不了
在剧中,高嘉岳最常停留的,是客厅那张沙发。
而这种在外漂泊多年,终于回家坐在了最熟悉那张沙发上的感觉,亦是我在追剧时感同身受的。
那就来聊聊,《有生之年》里的这张沙发。
01
闭店,破产,分手,堪称中年失意男的模板。
这,是高嘉岳的现状。
经营十多年的餐厅因为评分过低,无人光顾,不得不关门大吉。
还没从失业的低谷中缓过来,一个转身又发现,那个原本要接手自己店面的老板,又不知何时接手了自己女友。
可还有更惨的。
开餐厅的钱原本就是向妈妈借的,如今妈妈积攒多年的存款也打了水漂。
这些事单拎出一件,放在一贯崇尚“三十而立”的东亚叙事中,都得被“啧啧啧”叹上三声,然后在心里感叹一句,这也太不争气了。
更何况对高嘉岳,是三箭齐发。
其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别说他想跳海,我都想替他去跳一跳。
然而高嘉岳却没有出逃,反而选择了回归。
在爸爸过生日的前一天,他喝得醉醺醺回到家里。
也是意外。
离家在外多年的游子多少都有着“衣锦还乡“执念,可高嘉岳不一样,里子没了,索性连面子也不要了。
落魄就落魄,他坦荡荡一副潦倒样站在家人面前。
是真没包袱啊。
但也不奇怪,从小,他就是家里那个最不被父母看中的小孩。
过生日,被安排就着绩优生弟弟的生日一起过,他自是不乐意。
然而,他又没有扭转爸妈偏心的能力。
他一身反骨,说话主打一个爸妈哪儿痛戳哪儿。
一句“高嘉扬又不是亲生的”,引来妈妈的巴掌和爸爸的“竹笋炒肉”,让原本喜气洋洋的生日宴变成家暴现场,也让本来就因为成绩不好被父母看低的他,更低一等。
于是本该是最需要被关注的青春期,落到了高嘉岳身上,只剩下了父母的漫不经心。
小时候被如此对待,长大了,他就开始漫不经心对待自己。
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当弟弟和父母都已经在自家早餐店忙了大半天时,他才顶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去店里晃荡一圈。
颓,没救了,人生完蛋了。
是人到中年的高嘉岳再次回到家乡时,外人眼中的样子。
可站在他本人立场,他似乎又从未放弃过符合外界的期待。
作为长子,他始终都有着一份属于老大责任感。
小时候,妈妈冤枉他偷钱,他争辩两句后见改不了妈妈想法,索性认了。
“是我拿的,是我拿的。”
承认的背后,是为了保住作为绩优生的弟弟在爸妈面前的尊严。
看到妈妈到老了还没法释怀爸爸的“偷吃”行径,他又成了那个唯一贴心的儿子。
干脆离婚算了
搞成这样
你不开心
妈也不快乐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使自己都一团糟,却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家人,想让他们日子好过一点。
可是,事与愿违。
他的苦心并没换来感谢,换来的只有——
面对他的主动“顶罪”,高嘉扬沉默。
劝爸妈离婚,他又成了那个首先撕破和美外表的,不懂事的小孩。
二弟批评他,最小的弟弟指责他。
连爸爸,本该是离婚受益者的他,相比行动,也只限于几句无奈叹息。
蛮悲哀的。
明明他一次次想把家人带往“正确”的路,但家人显然更想躺在舒适圈。
于是面对高嘉岳建议,他们一次次逃避,不停指责。
再热血,面对这样结果,也凉了。
他开始用荒唐来麻痹生活。
约上多年未联系的初恋,即使他知道两人大概率早就没了共同话题,
又代替侄子和女网友约会,美名其曰帮对方一个忙,但何尝不是他自己为了排遣寂寞。
他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像一架晃晃悠悠的秋千。
荒唐的底下,藏着他的焦虑。
他一方面失望于那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失望。
失望于自己还暂时无法拥有过人能力,那种陷于低谷仍能靠着自律,有序,规则,重振人生的能力。
想躺躺不平,想卷又卷不动。
这种半推半就的人生,真的好难啊。
于是他走向了更极端的方式,自杀。
02
于是回到开头的一幕,那种荒唐感便没那么强烈了。
正是来自内心的利他主义,让高嘉岳从海底“浮”起来了,顺便,也浮起了自己的人生。
如今再看,回家,更像他的重生。
同样的境况,他已经能用完全不同的心境去对待。
爸妈照样嫌弃,但重生的高嘉岳,笑嘻嘻。
两个弟弟依旧觉得他不懂事,但连死亡都经历过的他,才不管对面态度,上来就是一个拥抱。
对此时的高嘉岳来说,家,不再是旅人在外漂泊多年累了乏了,返回归途的一个歇息站。
自认早不是高家人的他,在生命的最后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家人。
家里那张沙发,也成了承接他生命的落脚点。
一个让飘印象深刻的情节。
高嘉岳回来第一晚,因为太醉,直接一头栽在饭桌上睡过去,高妈妈让把他搬到沙发上。
半夜,高嘉岳酒醒了,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坐在他面前的老爸。
-爸,你怎么没睡
-我怕你吐啊
你看他们嘴上再嫌弃,但当他喝醉了,彻夜守着他身边的还是父母。
而从踏进家门的那一刻,一些东西,也在高嘉岳身上悄悄改变了。
以前他因着是老大,于是总努着一股劲,想当“领头羊”。
他离家十多年,开餐厅当老板,回家都只住旅店,用尽所有方式和原生家庭做切割。
只因他想摆脱那个旧式的、落后的环境,想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向家人证明,你们错了。
可是,事情并未朝着他希望的发展。
外部所有东西反而都在抛弃他,只有家里那张沙发。
直到躺在家里那张沙发上,他才彻底放松下来。
他开始说累,说疲惫。
之前一直嘴硬自己早不是高家人,如今开始承认想家,想爸妈了。
这一刻,他变得柔软,真诚。
沙发上的他,开始触摸另一种幸福,一种琐碎的,但踏实的幸福。
是弟弟清晨和妈妈争厕所的声音,是爸爸在厨房打发鸡蛋的声音。
他发现,当他被“成功”抛弃后,并未陷入虚无。
转身回头,他还有家可回,家里的一切都是可控的,触手可及的。
于是,这个之前一心想死的男人,开始不想死了。
他回到儿时房间时,先写下“遗书”。
觉得不够准确,划去。
再写,“漫长的告别”。
还是不够准确。
最终,写下“有生之年”。
从告别,到为告别准备,再到不如活着。
他一遍遍修改的同时,也修改着自己究竟改以何种姿态,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03
每每看到高嘉岳回家后的状态时,总会让飘想起自己的沙发。
那一张亚麻布料的,鹅黄色的懒人沙发,是飘给自己买的第一件“正经”家具。
在这张沙发上,我度过了晒着太阳的慵懒周末,也会在深夜加完班后,窝在沙发里,长叹一口气。
所以,飘很能理解“失败”的高嘉岳最终为什么选择回家。
因为只有在家里的沙发上,才能彻底卸下在外面绷着的劲,全面放松。
这时,沙发不再是家具,更像一种情感支撑。
每当因为外界压力大到想发疯了,想大吼一声“老娘不干了”,就总会想到它。
想到如果撑过这一天,下班回家去又能美美躺在上面,这是一种心安的幸福,它提醒我,就算城市再大,总有一个地方是能给我靠靠的。
当下的我们就像生活在蒸笼里,沸水就是我们的焦虑,即便我们已经被蒸腾起来的水汽烫伤,但依然鲜有人掀开锅盖逃出去。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掀开锅盖的那一刻,也自动和失败者划上了等号。
可是,若跳脱这个评价体系来看,失败者,又是谁规定的呢?
《有生之年》里,高嘉岳虽破产,失业,欠债,但他从不觉得自己过了一个失败人生。
当他和小时候的自己对话时:
-你什么都没做
-我做很多哎,我冒险,去旅游,开餐厅……
你看,人生在他这里,从来不是考试,更像一段旅程,如何让这段旅行精彩,不后悔,是他唯一要做的事。
在《有生之年》里有这样一幕,高嘉岳回家之后,高爸爸和高嘉岳的侄子在屋顶上聊天。
侄子指着一棵树问高爸爸:
-这什么,这么丑
-释迦啦,没下肥料长成这样,算不错了
这是区别。
在外人眼里,可能永远只能看到释迦的”丑“。
可只有亲手培育的爸爸和释迦自己知道,这点”丑“,也是拼尽全力得到的结果。
所以,既然已经尽力了,又干嘛因为外界两句评价,就随意扭转自己的人生呢?
美或丑,卷或不卷,于我们来说,都是过程,而过程本身,就是答案。
20岁的高嘉岳因为有冲劲,所以他想去大城市,想当老板,如今折腾一圈回来了,于是在外人眼里,有人觉得他废,不行,全白干了。
但,那又如何。
飘更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能动性。
20多岁时就敢自己决定走出家门,人到40,又能克服“我不是高家人”的障碍,家人的“嫌弃“,外界看衰,敲开家门。
他的人生,一直都是自己决定的。
想到李雪琴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向哪儿走都是向前走。
深以为然。
不断经历,不断调整,这不就是人生吗?
说真,人而为人,已是艰难。
若仅仅因为他人评价去活,多少犯不上。
倒不如像高嘉岳那样,尽力活,尽力感受,尽力体会这只有一次的人生。
就如他在日记本上写下的那句:
有生之年
能长这么大
算不错了
这句,是给释迦的,也是给人生行至此处的你和我。